一、学位授权点简介:立足上海,服务国家战略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国际商务硕士(MIB)是上海市重点培育的 “新商科”特色学位点,依托学校 “工程科学”ESI全球前1%学科优势 和 “工管融合”创新平台,聚焦数字经济、绿色供应链、跨境金融三大前沿领域,构建“政产学研用”一体化体系,培养“懂技术、通规则、善创新”的国际化复合型商务人才。
近年来,学院教师先后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上海市政府决策咨询、上海市哲学社科规划课题、上海市科委软科学等国家级和省部级纵向课题超过50项,主持制定国际标准1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8项、地方标准2项,近三年连续获批教育部产学研协同育人项目10余项。拥有上海市逆向物流与供应链协同创新中心和上海市标准化创新中心(物流)等省部级平台多个。多人次获批上海市领军(海外)人才计划、东方英才人才计划、扬帆计划、浦江人才计划等,2名教师获上海市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
二、学科方向布局:紧扣时代脉搏,助力产业变革
Ø 方向一:国际供应链与循环产业管理
围绕国际贸易、跨国经营中的供应链整合和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产业应用需求,面向汽车产品、电器电子产品、能源产品等产业相关的国际物流与生产网络优化、逆向物流与循环产业治理、跨国采购与智慧供应链管理进行研究与应用,并开展逆向物流与供应链标准化与咨询服务,培养具有独立担负国际供应链技术和循环逆向物流运作管理工作的能力,具有国际视野及良好职业素养,并且有可持续发展潜质及创新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聚焦领域:智慧物流、绿色制造、逆向供应链
Ø 方向二:跨境投融资与供应链金融
针对国际商事活动全产业链中的投融资环节,紧密契合金融科技、跨境数字贸易、绿色供应链金融等关键问题,研究跨境投融资合作理论与实务、对外投融资战略及管理、供应链金融运作及风险管理、跨境电商供应链金融、跨境金融管理体制与政策导向等,培养具有良好的国际金融投资素养和外向型投融资风险管控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人才。
聚焦领域:区块链金融、转型金融、跨境企业投融资
Ø 方向三:国际贸易与数字经济
依托上海自贸区和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研判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中国、长三角和上海的经贸合作前景与机会,挖掘数字经济环境下国际商务大数据价值,聚焦于货物和服务贸易下互联网贸易规则体系的构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思维,能承担企业跨境智慧运营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人才。
聚焦领域:跨境电商、数据跨境流动、数字贸易规则
三、培养课程体系
公共课程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专业英语 |
专业必修课程 | 国际商务、国际商法、中级计量经济学、经济学分析与应用、国际贸易政策与实务、国际金融理论与实务、国际投资与跨国企业管理、国际商务谈判 |
专业选修课程 | (方向一)国际供应链管理、逆向物流与闭环供应链管理、循环产业管理:理论与前沿、国际供应链案例研究、国际物流研究专题 |
(方向二)供应链金融、跨境投融资、国际项目管理与评价、国际投融资案例研究、国际金融研究专题 | |
(方向三)数字贸易、数字经济、跨境电子商务、国际贸易和投资规则研究、国际贸易研究专题 | |
公共选修课 | 国际市场咨询、高级商务英语口语与写作、国际商务争议解决专题、经济外交与跨文化管理、全球战略管理、田野调查、国际商务系列讲座、数据商务分析、数学建模 |
学术实践 | 学术系列讲座和学术沙龙、国际商务专业专题实践 |
(注:具体课程安排,以最新版本培养方案及当年实际教学安排为准。)
四、培养特色与成果
“三阶递进”课程体系:基础模块(国际商务+国际商法等专业必修课)→ 实战模块(公共选修课+分方向开设特色专业选修课)→ 创新模块(学科竞赛+企业实践)
“以赛代练”能力进阶:组织参与全国供应链管理大赛、国际商业模拟挑战赛,近三年斩获多项全国和国际赛事奖项。
“双导师+项目制”培养:与业内龙头企业合作,建设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邀请企业的资深管理人员和技术专家作为企业导师,每位学生匹配1名校内导师+1名企业导师,完成企业实践和项目课题。
学科交叉融合:依托学院优势资源,将管理学科与经济学科紧密结合。紧密结合当前产业链中“贸易流”、“资金流”和“物流”的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方向选择。
科研平台资源:学位点拥有省部级科研平台(上海市逆向物流与供应链协同创新中心(省部级),上海市标准化创新中心(物流)(省部级),充分开展前沿研究。
国际合作与交流:依托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与瑞典克里斯蒂安斯塔大学签订的MOU协议,开展国际商务专业硕士双学位项目,促进专业硕士培养的国际化。
学术讲座:邀请知名专家为学生开展特色专题讲座,主题包括专业前沿动态、论文写作等,全方位拓展学生专业思维、提升论文写作与科研能力。
五、学生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