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培养工作  最新通知
上海建桥学院 联合培养研究生项目 导师双选通知
时间:2025-09-01

一、项目背景

2025年3月,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与上海建桥学院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开展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以通过该项目促进两校深入开展学科和硕士点合作。

联合培养研究生项目的培养实行双导师制,第一导师由上海建桥学院所在导师担任,学生依托第一导师所在单位进行管理,学生在读期间学籍属于上海第二工业大学,论文选题来源于第一导师项目或合作企业项目。学费、奖助学金等按照学籍所在单位的相应政策执行。上海建桥学院导师根据参与项目情况给予助研补贴。

上海建桥学院联合培养项目拟招收电子信息专业硕士10名,机械专业硕士10名,材料与化工专业硕士4名。

二、项目特色

聚焦电子信息、机械、材料与化工等工科专业,重点推进“项目驱动、团队支撑、平台赋能”研究生培养,基于“产学协同、科教融合、开放共享”的理念,探索新工科背景下复合型人才培养特色模式。通过交叉学科方向,构建“人工智能+”等培养模式。研究生联合培养项目具有以下特色:

1. 学科互补,精准对接区域产业需求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在电子信息、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等学科领域具有较强的研究基础和硕士培养资质。上海建桥学院在应用型人才培养、工程实践教学、产教融合平台建设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双方联合培养硕士,能够实现“科研深度+应用广度”的互补模式,精准服务长三角地区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发展需求。

2. 产教融合,强化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

依托建桥学院在上海和长三角地区建立的校企合作基地与实训中心,硕士生在学习过程中可直接参与企业研发项目与工程实践。同时与上海二工大导师的科研课题紧密结合,实现“科研创新—工程实践—产业应用”的贯通培养模式。培养学生既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又具备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3. 科研平台共享,提升创新与成果转化能力

学生可共享二工大的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和科研平台,同时使用建桥学院的应用型实验室和实训平台。鼓励硕士研究课题与企业合作项目对接,推动科研成果在智能制造、信息通信、新材料研发等领域的转化。同时借助二工大在国际学术合作和建桥在海外教育交流的渠道,为硕士生提供国际前沿研究的学习和短期交流机会。

三、项目合作单位简介

上海建桥学院(Shanghai Jian Qiao University)位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是一所以本科教育为主,培养面向生产、技术、服务和管理一线的创新型、复合型、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全日制民办高校。

学校筹建于1999年,2000年6月正式登记设立,2006年9月,首批本科生报到入学;2010年7月,学校获批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2017年5月学校入选“上海市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单位”并于2020年9月顺利通过验收。学校于2013年9月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9年11月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学校还获批设立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

学校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教育部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上海市一流本科专业15个,上海市一流本科培育项目1个,上海市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5个,上海市特色专业3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市级精品课程12门、市级优质在线课程3门、市级示范性全英语课程3门、市一流本科课程31门、市级重点课程157门、市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1门,市级课程思政示范团队7个,市重点教改项目16项,近年获得市级教学成果奖8项。

学校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核心,制定了毕业生胜任力(八项核心素养),是学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具体体现。学校坚持广泛的校企合作和深度的产教融合办学模式,着力构建以“一体两翼三融四境”为主要内容的产教融合模式;学校积极寻求与行业、企业紧密对接的共同发展理念,实现校企资源共建共享和多方共赢目标,学校先后与中兴通讯、迪士尼、海昌集团、豫园集团、东华美钻、科大讯飞、上海电气、永达汽车、临港集团、东方卫视等百余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合作关系,实现校企合作培养人才。

学校坚持依托校际合作办学模式,借助兄弟院校优质教育资源,在双向互动的交流合作中,助力人才培养与增强学校发展实力。学校先后与东华大学、上海海洋大学、江西财经大学等高校签署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协议,开展联合培养专业硕士研究生合作,在合作中提升专业学科和师资队伍水平。学校加入由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20所沪上本科高校共同参与的上海市西南片高校联合办学,参与上海高校课程资源共享中心建设,在校生就读期间可共享跨校优质教育资源。

四、联培研究生待遇说明

1.联合培养研究生在上海建桥学院驻校期间,享受每年12个月、每月至少600元的生活津贴,按月发放。其中,学校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专项经费支付每月300元,学院学科建设费或者导师课题经费支付至少每月300元。

2.研究生在校期间,由学校提供住宿并补贴住宿费用。上海建桥学院相关二级单位为研究生提供必要的科研支持,如实验室和实验设备等。

3.联合培养的研究生,发表论文的版面费,可以从学院的学科建设经费(导师课题经费)中支付。成果署名满足《鼓励科技创新与社会服务实施办法》规定的,学校予以奖励。

4. 联合培养的研究生在校期间实习实践、查阅资料、毕业论文开题评审答辩等相关费用,可由学院学科(学位点)建设经费支出。

五、项目研究方向及导师团队简介

研究方向一:计算机视觉电子信息硕士点)

研究方向二:人工智能应用电子信息硕士点)

研究方向三:机械设计、智能产线数字孪生构建(机械硕士点

研究方向高端装备检测及预测性维护(机械硕士点

研究方向生物材料、矿物学(材料与化工硕士点

附件:导师团队简介.pdf


021-5021 1617(报考我校咨询)
021-5021 6996(3106报考点咨询/研究生综合事务咨询)
021-5021 7007(校内研究生培养/学位咨询)
Copyright©2019 版权所有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沪ICP备19020926,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金海路2360号 邮编201209 技术支持:信息技术中心 意见反馈